儿童服务案例丨11岁女孩失眠介入个案

2024-4-9 15:58| 发布者: zwjm| 查看: 518| 评论: 0|来自: 中国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

摘要: 梦梦(化名),11岁,六年级。2023年暑假,梦梦的母亲给她报名参加了所在社区举办的暑期夏令营托管班。在托管服务开展初期,社会工作者与梦梦聊天时得知她长期存在睡不着觉的情况,梦梦的阿森斯失眠量表得分为14,说 ...

梦梦化名),11岁,六年级。2023年暑假,梦梦的母亲给她报名参加了所在社区举办的暑期夏令营托管班。在托管服务开展初期,社会工作者与梦梦聊天时得知她长期存在睡不着觉的情况,梦梦的阿森斯失眠量表得分为14,说明存在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同时,了解到她总是觉得疲惫和焦虑,对其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此,在与其母亲沟通后,社会工作者计划为梦梦展开个案服务,以改善她的睡眠障碍问题。

梦梦自述,最近3年,她一直遭受睡眠障碍的困扰,主要表现为失眠、易醒。不良的睡眠导致梦梦在白天感到疲倦无力,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她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心理动力理论主要关注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动机,而失眠往往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密切相关。在心理动力理论框架下,失眠可以被视为心理冲突或内心矛盾的一种表现,例如个体可能因为过度焦虑、压力过大或情绪不稳定而无法入睡,可以探讨这些心理冲突和内心矛盾的具体内容和根源,从而找到解决失眠问题的途径。因此,本次服务基于心理动力理论制订个案服务计划并开展服务。



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

安全、私密和非批判性的环境能够让案主感到放松,从而更容易进入服务过程。社工将会谈地点选在社区社工站的会谈室内,此地安静、舒适,最关键的是梦梦对此地比较熟悉。在第一次会谈中,社工主要与梦梦讨论她的一些日常生活琐事以及相应的情绪反应,了解其睡眠障碍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严重程度,并与她共同制订服务计划、明确服务目标等。

心理动力理论强调耐心倾听案主的故事,尝试理解案主的感受和需求。因此,在与梦梦会谈过程中,社工充分展现出真诚、关心和理解,以此让她感到安全和舒适,从而与之建立起较好的信任关系,她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第二阶段:进行深入对话

此阶段,社工首先采用自由联想的对话方法,鼓励梦梦说出心中最原始的想法和感受。社工让梦梦结合每晚睡不着时所想的事情进行自由联想,鼓励、引导她表达想法和感受,不受任何预设的框架所限制。在此过程中,社工避免打断或评判梦梦的表达,而是尽可能地保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梦梦提到,睡不着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密闭的小房间里,被戴上了手铐,没办法离开,越想越觉得害怕,因此会幻想一些未来美好的生活让自己不再恐惧,其中反复出现的两个画面是自己穿着漂亮的裙子在公园里拍照以及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游。在讲述过程中,梦梦大多时候盯着地面,偶尔面露难色,但在提到与父母出去游玩时会浮现笑容。

其次,社工捕捉梦梦未经理性思维过滤的闪念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潜意识的内容,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动力理论认为,失眠可能源于个体的内在心理冲突或困扰。失眠者可能在早期经历了一些压力事件,这些事件在夜晚仍然影响着其思绪,导致其难以入睡。社工就梦梦在失眠时想象的两个美好画面向她询问了更多的细节,引导她讲述更多早期的经历。梦梦提到的两件事引起了社工的注意:一件事是她每周都会故意放慢写作业的速度,因为如果提前写完,就会被要求完成大量的试卷,没有时间休息和玩耍;另一件事是爸爸总是打牌输钱,父母为此经常发生矛盾,甚至会打架,两年前有一次父母打架时甚至不小心砸到了她,这让她感到恐惧,很害怕父母离婚。

据此,社工推测梦梦失眠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她在早期一直受母亲专制型教育的影响,长期生活在比较紧张的状态下,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会让妈妈感到不满意,进而对自己很失望。随着逐渐成长,梦梦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她不喜欢这样的状态,但又不敢向妈妈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产生了内心冲突。二是父母之间的矛盾可能导致家庭环境不稳定,难以给予梦梦充足的关爱和支持。这种不稳定状态可能让梦梦感到不安,容易产生焦虑。此外,家庭矛盾还可能破坏家庭成员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梦梦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心理问题,因而经常失眠。

最后,社工帮助梦梦修正不良认知,形成积极认知,并强化自我认同。社工帮助梦梦识别和理解导致失眠的内在原因,调整她的思维方式,以减轻其焦虑感和压力。一方面,社工帮助梦梦识别并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例如“我要是跟妈妈讲这些,妈妈肯定会骂我,因为我什么都做不好,她就不喜欢我了”“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可能是想离婚了,要是他们离婚了,我可能就没人要了”,等等。另一方面,社工引导梦梦形成积极观念,让她认识到,在每个妈妈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妈妈日常严厉地批评她并非不喜欢她,而是希望她能更好地成长,将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即使她试卷没完成,也并不会影响妈妈对她的爱,因此要大胆地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期待和想法。对于父母矛盾,社工引导梦梦意识到,无论父母是否离婚,都不会影响到他们对她的爱,她也可以试着调和父母的关系。此外,社工还引导梦梦进行一些对自我的正面思考,通过积极肯定自己的价值、能力和成就来减轻焦虑感。

第三阶段:心理训练与辅助技巧传授

该阶段,社工为梦梦提供持续的支持与反馈,帮助她巩固和调整认知结构。同时,教给她一些应对焦虑的技能,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冥想等,以帮助她在感到焦虑时进行自我调节。

此外,社工与梦梦的妈妈进行了一次谈话。基于梦梦提出的保密要求,社工并未向她透露梦梦失眠的主要原因。在谈话中,社工告知她,梦梦有较严重的睡眠障碍,她需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此外,要科学改善孩子的睡眠氛围,例如调整卧室灯光、控制噪音水平等。同时,社工表示希望她能够与社工积极合作,共同为梦梦创设健康的成长环境。



服务效果

经过8次个案会谈,梦梦的睡眠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失眠的频率由一周7次降到一周4—5次,平均入睡时间从2小时以上降到2小时以内,睡着后惊醒的次数也在减少。此外,妈妈给予梦梦更多的关心,会在天气好的周末带梦梦出游,偶尔还会有家庭聚餐。梦梦的情绪状态明显好转,更加开朗活泼了,节假日还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主动表现自己。

社工肯定了梦梦的进步和收获,帮助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失眠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增强她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社工与她一起制订了后续跟进计划,包括定期自我评估、参加社区活动或寻求进一步帮助等,以确保她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专业反思

运用心理动力理论解决儿童睡眠障碍问题,主要是通过深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探究其潜在的心理冲突和困扰,从而帮助他们解决情绪问题,改善睡眠质量。在运用该理论解决儿童睡眠障碍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进行适用性评估。心理动力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因此,在运用该理论之前,需要对儿童的睡眠障碍进行全面评估。

二是满足专业性要求。心理动力理论涉及讨论案主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想法,这要求社工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培训,并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是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心理动力理论框架下开展实务工作,会涉及一些深层次的心理探索和情感释放,因此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避免造成过度刺激或伤害。

四是获取家庭环境支持。儿童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服务中应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庭环境的支持和配合,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是进行服务效果评估。睡眠障碍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改善效果。因此,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儿童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以了解服务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服务方案。

转发:中国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中国科协|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未来研究会家庭教育促进分会

地址:北京西城区核桃园东里6号广内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 联系电话:010-57854405 联系邮箱:2469287011#qq.com #换成@

Powered by FEPB X3.5© 2001-2022 ( 京ICP备2022018518号-2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