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2024-6-21 11:12| 发布者: zwjm| 查看: 319| 评论: 0|来自: 百度文库

摘要: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局部所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生活教育理论说明了生活与教育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局部所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生活教育理论说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让教育回归生活,对当今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启示。

【关键词】生活教育 家庭教育 启示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生活教育〞是陶行知针对近代中国“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弊端,并在合理吸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内涵的根底上提出的教育理论其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局部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根底。长期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重学习成绩,轻德行培育;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之间的阐释,蕴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也正好是对这种“三重三轻〞现象最好的批判理论之一,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性。

 

一、生活教育的内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极为丰富,他曾概括表述何谓生活教育: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提出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分别表达了陶行知对生活教育的内容、资源、方法等的阐释。

〔一〕生活即教育

   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他所有的内容都要围绕此展开。陶行知对此有精辟的阐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陶行知认为生活与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首先是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指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同。其次是生活对教育的决定性,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受什么样的教育。如果生活出现了变化, 那么教育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当生活向前不断开展时,教育也应随之不断开展。再次是教育对生活的能动性。虽然生活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并不是仅仅处于被动的地位,它对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教育可以改变生活,生活会因为教育而发生变化。

〔二〕社会即学校

   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陶行知认为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教育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传统教育观念, 从而形成了社会与学校,学校与生活浑然为一体的崭新概念。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现代教育方法论之一, 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原那么的实施。其主要涵义是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所建议的答语是: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 怎样学就怎样教, 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这里的“‘做’含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三种特性,由行动而产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过程。〞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充分表达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生活教育理论产生于生活,效劳于生活。陶行知年青时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先生。学成回国后,陶行知运用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改造中国的教育,实践中碰到许多问题难以解决,于是他边办学边修正自己的思想直至创造性地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他的理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强调行动,这正是家庭教育最需要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群众理论,它用浅显直白的语言阐述教育规律,老百姓一读就懂;生活教育方法可操作性很强,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在自己的家庭中施行;生活教育理论是平等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框架中,人人都是先生,人人也都是学生,因而有利于教育中的互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检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用他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指导家庭教育,不仅可以教育子女,还可以教育家长,提升家长的素质。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接受着什么样的教育。要子女接受好的教育,那么家长就必须营造好的家庭生活,比方健康的、文明的、和谐的、具有创造意味的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子女就会成长为健康的、文明的、和气的、具有创造性性格的人。用陶行知的“在劳力上劳心〞的方法训练子女,子女就必能成为生活技能强、善于手脑并用、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对构建学习型家庭、对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开展都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三、生活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立足生活,让子女在生活中成长

  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但是许多家庭仍然存在教育的责任主要是学校和老师承当的观念,无视在家庭内的教育,以及缺乏从生活找素材找时机教育孩子的意识。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便将教育立足于生活,主张在生活中汲取经验,收获知识及技能,比方逢年过节可以教授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在上学的路上可以讲讲交通规那么,这就是“生活即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使其社会化,培养孩子使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应具备的素质如情感、意志、品格、生活技能及家庭伦理等,都必须在家庭中得到训练。这些素质绝不是智育或特长训练能涵盖的,只有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与家人的互动才能逐渐养成。只有经常参加家务劳动,才有可能使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关心他人、有孝心等,也都是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养成的品格。所以,家庭教育千万不能离开生活这个中心。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需要研究农事,教室就在旷野里;需要研究工业,教室便在工厂里;需要研究商业,教室便在市场;需要研究社会问题,教室便在十字街头。〞可见,陶行知认为,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让学校内外的人与资源沟通起来,使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去。这样,能引导教育对象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显然,这对我们改革传统的封闭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家长可以扩展子女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以满足他们多方面开展的需要。首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是孩子学习的广阔场所。我们应该创造条件,组织孩子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主动、自觉地去看、去听、去触摸、去感知,获得最亲近生活的丰富而感性的经验。其次,利用社区环境。社区有各种各样的场所和文化物质资源,幼儿通过社区平台,参与社会活动,感知社会生活,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资源,从而促进其社会化的开展。再次,整合家庭与幼儿园资源。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点滴细节对幼儿进行生活化的教育。

(三)以身作那么,让孩子学以致用

陶行知在?儿子教学做?中所指出:“我希望:个儿子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我得把我自己先做成那样一个儿子。我要教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教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来说,作为老师,父母的职责不能只局限在“教〞上,即不能只“言传〞,还要在行动中带头让孩子“学〞,从而到达孩子能“做〞的效果。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还强调孩子“做〞的方面,当今许多家庭出现了对子女溺爱的现象,家长常常舍不得给予孩子动手的时机,不用他们清扫房间,不用他们自己动手洗衣服洗完等等,父母总是习惯性地代替孩子去体验,去思考,还自以为这种剥夺式的行为是“爱〞。事实上,对于儿童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各种奇怪的念想,放手让孩子触摸新知,探寻奥秘。鼓励孩子动手去做,去玩,去练,让他们在玩和练的过程中观察世界,在做中体验生活。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陶行知.生活教育文选[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4] 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5] 李煜.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园教育[].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

[6] 张美娟.张琪.新课改背景下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7] 吴佳玮.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应对方略[].教育研究.2021.

--------------------------------------------------------

作者:碧凤的

链接:https://wenku.baidu.com/view/d50852c63b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c.html

来源:百度文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中国科协|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未来研究会家庭教育促进分会

地址:北京西城区核桃园东里6号广内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 联系电话:010-57854405 联系邮箱:2469287011#qq.com #换成@

Powered by FEPB X3.5© 2001-2022 ( 京ICP备2022018518号-2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