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近年来,泉州市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绩、新成果。为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地呈现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态势,即日起,本报开设“泉州教育新视野"专栏,讲好泉州教育故事,传播泉州教育声音,彰显泉州教育蓬勃发展的生机,进一步擦亮“学在泉州”的教育品牌。 核心提示 近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主办、泉州市教育局指导的校家社协同育人高级研修班(第三期)举行。本次研修班不仅邀请众多专家学者专题授课,还设置了经验交流、结构化研讨和参观考察等活动。在为期5天的研修中,专家、学者、教师、实践学员等300余人齐聚泉州,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主题下,同频共振,共话协同育人之道。泉州选派了100多人参加培训。 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应切实发挥好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完善家校沟通机制、积极用好社会资源、丰富家庭教育资源,大力营造良好协同育人生态。”在讲座中,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表示,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开发优质家庭教育资源,持续深入推广使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同时,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师范生培养和教师业务培训重要内容,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与绩效纳入教师考评体系,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这是本期研修班关于家庭教育指导讨论的一个缩影,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为“校家社协同育人”建言献策。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在全面育人体系中,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参与。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必须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的讲座让与会者了解到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并在重点分享的案例中学习借鉴了新思路。他表示:“学校既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更是教书育人主阵地,学校在协同育人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要尊重家庭教育规律和特点,可建立学校家庭沟通制度、建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建立学生成长分类和专题指导机制。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希贵建议,教师应将传统的组织活动转变为设计体验,让家长亲身参与活动。同时,教师的工作方式要从与家长保持联系转变为与家长建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此外教师在家校共育中,应起到助推作用。 实施“五心”专项行动 在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我国不少地方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大力推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活动现场,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自坚、福州市晋安区副区长杨佳松、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副局长罗锦虹与学员们分享交流了各自所在地区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为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诸多可以参考学习的实践案例。 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泉州加强政府协同育人统筹力度,重点实施“学校教育启智润心、家庭教育宣授精心、家校互动顺畅舒心、数据平台智能贴心、社会协同全面暖心"等“五心"专项行动。我市着力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在全省率先建立的“1+1+N"大中小学思政课协作机制,累计征集评选思政精品课改革创新案例350多节,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项目400余个,思政领域发表教学论文300多篇,打造一批富有泉州特色的思政课:着力提高家庭教育科学性,在全省率先制定校家社协同育人路线图,细化家长学校建设、家长课程等系列标准,实施“四百工程”,打造“泉家教”特色品牌:不仅如此,泉州市教育局主动作为,结合中考、高考等关键时间节点,针对学生思想变化、家长关注热点问题等,普及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建立群众诉求通达渠道,第一时间回应网络政民互动信息,倾心作答民生热点问题:同时,健全完善泉州市在线教育一体化平台,开发“泉家同行"智慧平台,整合全市优质家庭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序启动并逐步上线家庭教育数字课程,借助“5G+”技术将优质资源在全市乃至市域外进行传递学习;全面整合各行各业公益性家庭教育资源供给,引导全市范围内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科技馆等常态化面向学生开放,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共识、强化育人责任、提升育人合力,大力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盲人的良好氛围。 培养跨界合作能力 本次研修班通过线下研修与线上直播两种方式进行。线下研修采用专家讲座、参观考察、经验交流、专家点评、结构化研讨等形式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师、实践学员分别从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分享对“校家社协同育人”话题的思考,共同交流、探讨关于协同育人的问题、困惑与挑战,使全体研修学员受到极大启发。 思维上的碰撞,思想上的交流,给学员们带来了满满的干货,彰显了不同角色在协同育人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叶志芬老师表示:"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校家社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三方力量,三者之间紧密合作与协同,能够形成强大、有效的教育合力。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应该具备跨界合作的能力,才能有效利用好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机会,更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本次研修班的举办,不仅是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一次深入探讨,也是对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一次实践创新。这次研修活动,学员们不仅学习了有关校家社协同共育的政策、法规和理论知识,还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工作中,学员们将把这次研修活动中学到的政策、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协同合作,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育人体系而努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作者:陈森森 吴韵嘉 原文:中国知网 转载:请标明原作者和出处 链接:https://kns.cnki.net/nzkhtml/xmlRead/xml.html?pageType=web&fileName=QZWB202407160040&tableName=CCNDTOTAL&dbCode=CCND&topic=&fileSourceType=1&taskId=&from=&groupId=&appId=KNS_BASIC_PSMC&act=&customReading=&invoice=R7RepywQWnBYmtOfmjBgkRtcJDgdMOpFKrBIOQUvf3WateIZ/JH0yJeKSA3lM3KV4ADNWy6f1jl4K+UPe81of/YjN7iRRos+m0i6lwnGJWc6hUp+mjx+zQt+hm7uNvbtzXdCv2k5ZAgXbY7BvKtrN1JMw4MxBZfqUk+t5pAyvoE= |
地址:北京西城区核桃园东里6号广内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 联系电话:010-57854405 联系邮箱:2469287011#qq.com #换成@
Powered by FEPB X3.5© 2001-2022 ( 京ICP备2022018518号-2 )